亲,你的浏览版本过低,建议使用IE8以上或其他浏览器,将获得更好的购物体验。
更多
培训众包 省心省钱
培训管理
投标:
许盛华
中标:
许盛华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企业内部宣传工作
投标:
蔡占明
陈德智
中标:
蔡占明
客服服务与商务礼仪
投标:
韩丽
李默
中标:
李默
校园人转变为职场人
投标:
彭永红
中标:
彭永红
商务礼仪
投标:
庞丽
澜珊
中标:
澜珊
服务质量提升及抱怨投诉处理
投标:
周力之
中标:
周力之
登录
注册
首页
讲师查询
搜根课表
公开课课程
内训课课程
名师汇讲师
产品中心
讲师节
资讯
首页
新闻
搜根动态
知识
人才管理
营销
面试
招聘
薪酬
内训众包
应聘者的感受 HR你千万不能忽略
案例:求指教——面试官需要做好哪些前期准备工作? 遇到一些困惑,想请各位大侠指点指点。 是这样的,最近一直在做招聘,接二连三的出现的相同的问题,就是在面试过后我们觉得合适的候选人有不少都拒绝了公司的OFFER。为了了解原因,我们HR电话回访了拒绝我们的候选人,发现大部分人是觉得在整个面试过程中的个人感受不是很好,比如说在会议室被晾了半个小时、提出问题的时候得到的回答很简略、感觉面试官不是很了解相应业务等等。反馈过来的问题多种多样,总结起来就是很多细节没有处理好。 那么,作为HR应对这些问题呢? 树立意识 关注应聘者的感受 关于面试和招聘方面,除了基本的面试程序和要求,一些面试的提问以及肢体语言等需要注意的问题,作为面试官,相信大家也这些都不是问题,也都做了充分的准备,我们却忽略应聘者感受方面,我个人的看法: 1、HR部门是公司的形象,应聘者了解公司的第一形象人,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公司形象; 2、虽然是应聘者过来面试的,但是应聘者也注重时间和效率问题,让应聘者长时间等,应该加以说明,如果是面试中的环节,收到应聘表之后,应和应聘者说明面试已经开始; 3、面试之前,面试官应做好相关的准备,面试程序和步骤,之间的时间把控; 4、面试的环境要舒适,这里面不光是公司的环境、及面试官,还包括对待应聘者一系列的举动和动作,基本的接待等; 5、面试是应聘者了解公司的窗口,如果面试环节出了问题,那么会给应聘者对公司看法和印象造成很大的影响。 做好功课 不打无准备之仗 作为面试官要做的一些日常基本功课包括: 1、对职位要有详细的了解,要清楚职位在组织架构中的职责,要有个候选人的画像。 2、对行业要有基本的认识,了解行业必要的知识,这样和候选人聊天的过程中不会让候选人觉得你什么都不懂而不至于对你的面试没有兴趣,或者觉得你不尊重他。 3、可以预约面试时电话中简单了解些候选人的信息,这样面试中有的放矢效率更高…… 4、请该岗位中技术领域的专家对简历做些基础的判断供你做参考意见。 5、合理安排面试时间,每个候选人要预留10分钟左右作为机动时间。不同级别的候选人要和非HR面试官约好时间,要确保他们的时间是OK的。 6、打通面试流程,什么端茶倒水、填写表格这些事情让前台或者行政人员提前安排好,必要的话给他们做培训,提要求。 7、把实际面试中候选人提的问题集中起来准备答案,可以邀请公司内部的相关同事给予解答,并汇总答案给所有的面试官培训。 保持沟通 持续改进不完善的地方 我之前到一家企业面试,本来印象一般,虽然二试的阶段是集团副总,但就在我准备走的那一刻她追问了一句:请问您认为我们公司在面试管理上有哪些做得不到位的地方。 我想都没想,跟她说了句:在初试和与您见面的间隙,我口渴到前台喝水,但看到水槽下面好多死掉的小虫,立马把杯子放了回去,这个算吗? 结果她立即打电话到给前台,很有艺术地说道:**,今天天气热,面试的人多,要注意饮水机的水量与清洁。挂了电话就非常客户地向我道谢,一下就让我对这个公司大为改观。这就是持续改善的力量,我们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但能够发现并快速改善问题才是最重要的。像这家公司的副总就非常厉害,至少我看到了以下三个亮点: 1、通过应聘者来了解公司的灯下暗,可能她平时根本无暇关注的细节; 2、考验应聘者对细节的观察程度; 3、无时无刻不把改善作为一个不断追求的高度。 我们试想一下,如果我结束面试回到家里,再打电话向我了解这些问题,可能我不愿意回答,也可能不记得这些细节,就算记得,对于这家公司也不会有特别的感触,但是她当面问就不一样了,一是感觉她的重视,二是看到她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三是扭转了我对公司不利的看法,把一件坏事做成了好事,还让我在中人网上作为案例宣扬。 小结:应聘者的感受不能忽略 作为HR,很多人都参加过不少的面试。要做好面试准备,除了合理的面试流程,以及专业的面试官以外,还要做好面试接待中的服务工作,让应聘者感受到尊重。总之一句话:要有人性化关怀! 至于怎么做,易地而处、异地而想。尤其对于高级人才,招聘不是虚位以待,而是筑巢引凤!选择永远是双向的。 文章由搜根网用户发布,如涉及版权请及时联系搜根网删除!(图片来源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阅读 (1978)
2016-11-02
人才招聘一定要知道的6个原则
一场完美的招聘是能保证企业用最少的成本获得适合岗位要求的最佳人选,体现出效率优化原则,那么在招聘过程中企业hr还必须知道哪些原则?亿猎资深电商猎头顾问分享招聘6大原则。 1.双向选择原则 企业根据自身发展和岗位的要求自主地挑选员工,劳动者根据自身能力和意愿,结合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自主选择职业,即企业自主选人,劳动者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原则一方面能使企业不断提高效益,改善自身形象,增强自身吸引力;另一方面,还能使劳动者为了获得理想的职业,努力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专业职业素养,在招聘竞争中取胜。 2.发展潜力原则 发展潜力原则即组织所招聘的员工,不仅要看其综合素质与现时职位的符合程度,更重要的是要重视其具备的可持续发展、可开发的潜力。 3.确保质量原则 一般来说,选聘人员时应尽量选择素质高、质量好的人才。IT猎头认为不能一味强调高水平,而应当是人尽其才、用其所长,并保证整个企业人力资源结构的合理化。而且要求员工队伍内部保持最高的相容度,使群体成员之间心理素质差异得以互补,形成群体优势。 4.按需招聘的原则 按需招聘的原则是指招聘一定要根据组织工作的实际需要和未来的实际需要制定招聘政策。 5.重点招聘原则 在组织人员的招聘过程中,要坚决贯彻“二八定律”,要尽量招聘属于20%的重点人才。 6.公平公正原则 电商猎头公司建议hr应对应聘者一视同仁,人员招聘应该根据考核结果择优录用。 文章由搜根网用户发布,如涉及版权请及时联系搜根网删除!(图片来源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人才招聘
阅读 (2105)
2016-11-02
如何做好淡季人才招聘
很多企业hr都在抱怨招聘难,尤其是招聘淡季,找工作的人寥寥无几,有能力的合适的候选人也早在招聘旺季就已经名花有主了。那么企业该如何去应对淡季中的人才招聘?亿猎资深IT猎头顾问提出了三种解决措施。 一.要进行人力需求盘点 各部门虽然都有年度计划,人力需求虽早就按年度计划制定好了。但进入每年中下旬后,环境就和制定计划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来的各种不可预测情况现在已经变得逐渐清晰,有必要对现有人力和需求进行更精确的盘点。电商行业猎头公司认为在盘点结果出来前可以大胆的把招聘工作暂停,不要担心部门说的“运转不下去了”的情况会发生,要知 道“办法总比困难多”。 二.确定阶段性招聘重点 经过前期的需求盘点,接下来要继续和用人部门沟通。要求太高的争取降低招聘条件,对岗位描述进行再设计,要用求职者看得懂的语言告诉求职者这个职位是做什么的。其实是沟通招聘的重点:什么岗位,招聘多少人,先到多少人,后到多少人,最迟什么时候到岗等等,明确告诉用人部门在招聘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现在只能选择一些重点岗位进行招聘。 三.招聘渠道的运用 招聘局面打不开的原因往往是招聘渠道发生了阻塞,招聘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如何寻找人才,寻找人才的关键无非在于渠道的选择。在当前各种渠道对每家企业都开放的情况下,没有哪一种渠道是绝对有效的,不能有“毕其功于一役”的心理。要善于运用招聘渠道的组合。 每一家企业在招聘淡季时都会有人才引进的困难,电商猎头建议招聘人员应大胆尝试,要突破思维和惯性的局限,善用各种渠道,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文章由搜根网转载网络,如涉及版权请及时联系搜根网删除!(图片来源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阅读 (1734)
2016-11-02
你知道“治人”和“管理”的区别吗
说起传统的治人之道: 在中国,叫刚柔相济,或恩威并举。 在美国,叫胡萝卜加大棒。 比较两国传统的治人之道,中美其实是大同小异。 中国的“刚”或“威”类似于美国的“大棒”,类似于现代社会以制度管理来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 中国的“柔”或“恩”类似于美国的“胡萝卜”,类似于现代社会以情感管理来培育人们对法律制度的自觉服从。 传统的治人之道起源于传统的农耕社会。 农耕社会的特点是自给自足,拒绝竞争。治人的主要任务在于维护一个自给自足群体的稳定。因而,刚柔相济、恩威并举、胡萝卜加大棒、“制度管理”和“情感管理”相结合就能让每个群体成员心悦而诚服。 市场社会则不然。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个交换经济。 交换什么?要么是自然资源,要么是非自然的人的创造。 基于自然资源的交换有限; 而基于非自然的人的创造的交换无限。 所以,以市场经济为背景,从企业发展的角度看人的管理,除了用于维护员工稳定的制度管理和情感管理外,还得加上一个旨在提升员工和企业创新能力的创新管理。 实行制度管理、情感管理、创新管理的三位一体,即三阶梯管理,才叫适乎市场经济之潮流,顺乎企业发展之需要。 单纯的“制度管理”和“情感管理”是农耕经济的产物(注意,这里我用了引号,它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制度管理和情感管理,而是刚或威或大棒、柔或恩或胡萝卜的近义词),忽视人的创造性,不需要推陈出新、标新立异。只需要把人管住,管稳,稳定压倒一切。只需要人的服从,并且是发自内心的服从。只需要每个被管的人规规矩矩、老老实实、服服帖帖就行,这就是农耕社会治人的本质。 在制度管理和情感管理之上,增加一个创新管理则是市场经济的产物,重视人的创造性,渴求源源不断的新理念、新方法、新产品、新增长。既需要把人管稳,也需要,甚至更需要把人管活,把每个人变成生机勃勃的人、活力迸发的人、创新创造的人。员工活,则企业活。员工求新求变,企业则日精日新,这才是市场社会管理的本质。 由此可见,农耕社会的治人与市场社会的管理是有根本区别的。 根本区别在是否认同,或支持创新。 认同创新,是市场经济,才可能诞生管理。 反之,不认同创新,是农耕经济,只能是治人,而非管理。 从这一根本区别出发,我们还可衍生出另外三点十分重要的区别: 区别一:两者的方法手段不一样。 农耕经济,“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劳心的治人者心里很清楚,为了使劳力的被治者安分守已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而不至有皇帝轮流做,或外面的世界更精彩的想入非非,或且将劳力的被治者牢牢地束缚、限制在自己的诸侯王国里,从一而终至死无悔,就得不遗余力地运用宣传教育工具让他们长期地处于蒙昧状态,使他们不知,不能去“不怕货比货,就怕不识货”。“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不知不识,顺帝之则”。 治国、治州、治县如此,男人对付女人,丈夫管教妻子也是如此。这不,中国自古强调“女子无才便是德”。无才的女子,大字不识,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从来不知道天底下还有比自己老公更聪明、更英俊、更勤劳、更有钱的男人,只能死守着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生为你的人,死为你的鬼,一女不侍二夫外的“传统美德”。 市场经济,管理者为了把被每个管理者锤炼成敢想敢说、敢为天下先、敢吃第一个螃蟹的人,就得一方面努力去引发他们内在的创新欲望,点燃他们内心的创造激情,使他们想创新;另一方面竭力为他们提供教育培训、交流互动、学习分享的机会,鼓励他们在职学习、终身学习,促进他们走出去,开阔眼界,永不满足,持续改善,使他们能创新。 治人的方法或手段是愚民和封闭,劳力者愚而后安,安于现状,知足常乐,天下天平。 管理的方法或手段是启智与开放,被管理者学而后知不足,知自己潜力所在,知进一步海阔天高,天高任鸟飞,越飞越高,高科技、高品质、高效率、高速度、高成长型企业。 区别二:各自看人的视角不一样。 农耕经济,劳心的治人者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自以为高于劳力的被治者一等、几等。自己从来是高高在上、高不可攀的圣明天子和明镜高悬的父母官,普天之下的臣民、子民只能战战兢兢地匍匐在俺的脚下。自己英明伟大,言出法随,一句顶一万句。 市场经济,管理者以平等的眼光看待被管理者,相互之间是合作伙伴和团队成员。管理者发自肺腑,诚于中而形于外地尊重被管理者,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智慧,尊重他们的首创精神。大家都是一样的人,谁也不是傻瓜,谁也不是神。 区别三:彼此的人性假设不一样。 农耕经济,劳心的治人者把自己想成是天子、天才、天上的某个星宿,是上天派自己到人间来治理一方百姓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治人之道也被称之为牧民之道。当然啦,不同于被牧的牛马一般的草民,“天纵英才”们是能够通过修身养性来达到至善的境界。所以,也就不需要多此一举的监督和制衡了,那些统统都是市场经济的腐朽,不符合咱农耕经济的特色。 市场经济,管理者的人性假设是马斯洛或奥德费的需要层次论。不仅人人都具有依次上升的三种需要:生存发展的需要、相互关系的需要、成长发展的需要,而且人人都需要借助制度管理、情感管理、创新管理的梯进与融合来给予全方位的满足。至于其中的为什么,详见我的附文《制度管理、情感管理、创新管理》,或《三阶梯管理》一书,不再赘述。 说到这里,我觉得,凡是在进行工商业活动的朋友委实应该静下心来问一问自己: “我真的知道什么是管理吗?” “我真的在从事管理吗?” “我真的在被管理者管理吗? “我所处的商业组织或环境中,究竟有几分管理,几分治人?” 文章由搜根网整理发布:http://www.sougen.cn/
管理
阅读 (1406)
2016-11-01
稻盛和夫:给自己一个思考人生的机会
我们忙碌着,疲惫着,也渐渐迷失着,我们现在所做的,真的会让自己向最初的目标靠近么?也许,有时候,我们也该停下来,重新整理思绪,重新考虑自己的人生.... 描绘人生的剧本 所谓人生,就是一场戏剧。而扮演主角的就是自己。花费一生的时间,究竟描绘、演绎出怎样的戏剧,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临的课题。 有人说,我们的命运在出生时已由上天注定。但是我相信,人可以通过提升自己的心性、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来改变命运。 至诚通天,纯洁的心灵定能感动上天。 这并不是说,我们要与命运作无谓的抗争。而是说,通过塑造自己的心灵和精神,大家都可以写好人生剧本,演好人生主角。我希望,各位能尽早意识到这一点,珍惜自己,真挚地度过自己的每一天,每一个瞬间。 为此,人们需要改变自己、促使自己成长的契机,需要冲击自己精神的契机。 在人生的各个阶段,其实都有这样的契机。但是,遇到契机、接受震撼,需要自己一方具备高昂的激情。否则,纵有动人心魄的良机,也会同你擦肩而过。 懒懒散散、缺乏目的意识的人,同认真生活、具备使命感的人之间,在人生戏剧展开的过程中,会出现巨大的差距。 追求人生的目的 迷失了人生的目的、只知追求霎时享乐的年轻人正在增加。许多人进到公司,拿工资,获取生活的食粮,然后就在兴趣和娱乐中追求人生的意义。 因为这是时代潮流,或许无可厚非。然而,一味如此,难免心生空虚。玩乐和趣味一时或许会让人觉得蛮有意思,但从结果来说,人们还会追求更高层次的人生目的。 我自己就是这样。“全力投入工作,对社会做出贡献,自己就会感到幸福。”这种人生态度,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人们最终都会追求。这是因为,无论社会如何演变,人心求善的本质不会改变。 或许有人反对这种观点。但我依然会一如既往,不断提倡这种人生观。 35岁以上的人,应该积累了相当多的人生经验,但他们往往丧失了自信,他们以为世道变了,过去的说法讲不通了,因而不再谈论人生,这是不对的。我相信,只要充满自信,只要真心诚意,谈论自己的人生观照样能够引起许多年轻人的共鸣。 认认真真度人生 我从不参与赛马、自行车赛等一切赌博活动。在人生这一漫长的舞台上,每一天,不!每一个瞬间,都在真刀真枪中见胜负,所以,我对赌博活动中的输赢毫无兴趣。 我把赌注押在我期望的理想人生上,这里会分出大胜大负。因此,在工作中我感到快乐无穷。如果是被迫做事,每天都觉得疲惫不堪,那就需要到其他方面去寻找刺激或乐趣。 我并不主张大家去当道貌岸然的圣人君子,我的心胸也没有那么狭隘,以致把喜欢玩乐的人当作没有出息的人。 娱乐未必不好,对自己的人生有益的娱乐活动更是好事。但是,在现实中,靠娱乐获得幸福却很困难。另外,从道理上讲,娱乐和工作两者似乎可以兼顾。 但是,脚踏两只船,一边醉心于娱乐,一边又能把工作做得有声有色,这是不现实的。人生也好,工作也好,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那么轻松惬意。 如果自己找不出工作的乐趣,就会沉迷于娱乐,迷失人生本来的目标。这一点值得警惕,不容忽视。 给自己一个思考人生的机会 在我的印象中,美国的孩子在进高中以前自由度很高,在学校接受偏重人格培养方面的教育。在这期间,他们会酝酿自己这辈子“想干什么”的意向,就是说,这个时期是他们酝酿和形成自己人生目标的阶段。 然后,一进大学,他们就会拼命学习为实现目标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实际上,美国的学生抱有明确的目的意识,学习与目标密切相关的知识学问。 在这一点上,日本的学校却不然,老师不对孩子讲解如何设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因为,在老师中间,有些人也是在应付考试这种虚拟目标中一路过来,稀里糊涂地当上了老师。所以,这种现象不足为怪。 “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自己的人生该如何度过才好?” 在人生的入口处,给予学生们思考这类问题的机会,是非常必要的。学生们有了这种经验,就自然会去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具备人生目标的人和缺乏这种目标的人之间,在他们人生的后半段,会产生明显的差距。
稻盛和夫
阅读 (1108)
2016-10-31
项目思考之“事情三要素、沟通四思考
一、事情三要素 提出这点分享,是因为项目实施组的人员提出的目标或事情事件,经常性的不说时间节点,而且在责任人方面也是经常提不准。这点让我这个门外汉的项目实施经理十分抓狂与无语,在思考斟酌后,今天跟他们分享了我最近关于“如何做好一项工作事情的要点或要素”的思考: 1、 目标轴——事情是什么,方向与产出…… 我们需要对于项目或事情进行目标化,明确需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它的方向性又是什么,更要明确结果产出。而我们现实工作中,我们太多时候能够提出具体的事情事件,往往却忘记将事情事件进行目标化,更不太重视结果产出的明确。所以,我们在布置或开启一项工作时,一定要将它“目标化”时不时也要进行对标管理(过程管理),这就要求我们在“时间点”和“结果产出/阶段结果产出”多走一步,开始就给予明确。 2、 时间轴——什么时间开始、什么时间结束…… 或许有人会说,我们在目标设定时就要明确时间节点,这里为何要再次提出“时间轴”。这除了是我这次信息化项目建设中经常遇到人员不重视目标的时间节点外,也是我多年绩效目标管理上的总结发现:有太多的人员在目标的时间轴上进行不关注、不重视、甚至忽略的行为。 所以,一项事情或目标的良好执行与结果产出,一定离不了时间的管理。时间是公平的,但太多的事情是有“时效性的”,我们只有在目标执行“开启、过程和结束”的全过程上明确目标/事情的时间规划;再在目标落实与执行中,进行时间轴管理,那样才能将事情或目标进行更有序、更有效的推进与完成。 3、 人物轴——谁做、谁配合,责任人…… 同样,如果严格意义来说,在目标制定时就应该考虑“人物轴——谁做、谁配合,责任分配”等问题。但一是很多事情事件的目标执行中,没有真正的责任人;二是如果这项工作是自己发起、自己执行的,我们就不要太关注人物轴,只要关注“目标轴”和配合着“时间轴”。同时,如果是领导、管理者或者项目负责人,在目标制定时就应该先把“责任人及责任划分”提前规划好,这样让目标的执行更加有可追溯性和执行人员对接的针对性。而且在人物轴的人员选定、管理则又是一种技术活!!! 二、沟通四思考 提出这点分享,第一是因为我们的项目是大项目中含有两个小项目,两个项目是并行开展着,各方面的沟通对接或多或少有那么一点乱;第二是供应商派来的项目实施人员略显稚嫩,对于这样的项目以及我们公司管理团队的特点(经历过很多项目训练及咨询公司合作的经历,在各自模块属于专家),他们在沟通能力与协调能力略显乏力。面对这样的项目团队,我有郁闷和困扰,但最终选择面对它,哪怕是进度有点慢。 所以就提出了我的“沟通四思考”: 1、 明确沟通原则——日程规划、软件技术、ERP、CRM, 对于这个项目,我跟他们再次确认了沟通路径:在整个项目的日程推动事宜找我沟通,整个项目涉及软件技术问题找IT主管沟通;ERP项目整体找IT主管沟通、抄送给我知晓,CRM项目整体找我沟通、抄送IT主管知晓……放在其他工作项目推进,建立和明确团队沟通原则是非常必要及重要的事情。 2、 阶段产出——做什么、产出什么、时间及要求 在项目沟通时,不简单的只沟通事情,应该明确做什么,这项工作的产出是什么,这项工作的时间规划及项目要求。而且太多项目是一个较长时间的阶段,这时我们更加需要明确阶段的成果产出,在一个项目推行中,阶段产出或里程碑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毕竟结果是最好的激励。 3、 建议要求——明确、具体和SMART原则, 像我们这样的项目建设,属于一定程度的“咨询型”项目,它的推行与实施,是可以给企业经营管理带来一定的影响(更多是期待好的影响、改变)。所以,明确供应商实施团队要大胆的提出要求、提出建议,我们不怕他们提问题多,而更怕他们提不出来。同时,也希望他们能提出具体一些、明确一些的问题(例,某某流程应该这样跑会更加合适一些……)和要求。放到其他项目的执行,其实也是需要大胆的提出要求与建议,在项目推行与保障项目结果的准则下。 4、 重视引导——内容具象化、要求任务化、表达傻瓜化 我们公司在信息化属于零基础,而且我们公司人员很多人都是只有我们公司的工作经历或非常长时间都在我们公司,所以对于信息化的大部分内容都是没有概念,对它会有很高的期望(改善工作效率或优化管理……)。在这样的环境下,对于实施顾问的引导作用就有非常高的要求;而通过这一个多月的接触下来,他们在沟通表达上恰恰不是非常好,弄的好几次还需要我这个门外汉进行翻译、解释、协调。 所以,我就跟项目团队提出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要记住“现状与背景”、我们要正视它的存在,重视实施引导、教育和文化植入工作。而这当中就要注意: ? 引导的内容要具象化,涉及到很多问题可以给他们看系统、看样例,让他们在有一定概念下对话、沟通; ? 提阶段工作或布置“作业”时,把它们任务化,需要他们完成什么样的工作任务,让他们可以去执行任务,而不是告诉或传达事情事件; ? 在简述系统及软件问题时,我们一定要直白的语言,对于软件专业术语,在我们公司没有建立这样的语境下,尽量采用“傻瓜式”的表达,也就是实施顾问表达、传递出来的内容,让我们公司人员能够接受…… ? 最后还强调:这样的技能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要不怕犯错,我们需要多去尝试,不断摸索。希望在接下来的项目执行过程中能够在这方面不断进行,期待咨询实施老师“在白纸上,画出美妙的图画”。 这样的情况反观到我们当下其他工作,我们似乎也可以借鉴这样的思路。毕竟我们太多人的工作是需要跟不懂我们职业、不懂我们岗位进行传递、进行表达,我们如果让听者能够迅速抓取信息、理解我们,这需要我们学会“引导、指导”工作。
阅读 (1164)
2016-10-31
为什么渠道中会遭遇“胆小鬼游戏”
现象: 作为营销总监,有时候总会遇到棘手问题。管理与服务好渠道是职责之一,从长远看,能够在合作中维护代理商的利益,最终也必将使企业受益。但代理商的利益与企业利益毕竟有明显的不同,代理商不拥有品牌,短期的利润是他们最关注的焦点;而企业更注重长期,有时为了全局,还会放弃局部利益。此类分歧常会使具体的营销操作者左右为难,如何减少二者之间的矛盾使企业协调发展呢? 2007年9月,Q企业营销总监遇到的“湖南事件”就是这样一个难题。在公司全国市场上,湖南长沙、岳阳等地的13家代理商是一支相当重要的渠道力量。他们几年来集体保持高速增长,按省级销量排名已跃居全国五强,为公司做出了可贵的业绩贡献和士气贡献。但近期他们却成为了渠道的“不稳定因素”,由于公司开始在湖南尝试进行第二品牌运作,他们认为这会严重影响自己的当年效益和长远利益,所以极力反对。为此,代理商们还推举了两名代表来京与公司总部商谈,其观点是要么公司把第二品牌在湖南的代理权全部交与这些老代理商,要么代理商们集体退出,转投其他厂家。 推进第二品牌是公司的战略举措,公司在这方面是不会让步的。老代理商的强硬态度与公司的决心碰到一起,最大可能是两败俱伤。由于第二品牌在试点期间由老板直管,营销总监无权干预此事。虽然明知目前在全国进行第二品牌运作条件尚不成熟,但此时此刻不能与公司的战略唱反调。不过无论如何,白白牺牲掉一个省的销售渠道,是任何一个有责任心的营销管理者都无法接受的,那么如何化解开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 道理: 在渠道管理中出现这样的问题,实际上是一种厂商之间的博弈。双方都放出狠话,可见都志在必得。厂家宁可一个省的销量不要了,商家宁可放弃多年培育的市场,不到关键时刻大家是不会下此赌注的。代理商提出承包第二品牌的方案显然行不通,厂家最担心的就是自己受渠道反制,两个品牌都交给他们,企业就更缺乏渠道控制力了。 看来这是个死结,营销总监权力有限,无法协调任何一方进行让步,最好的方式就是坚决拥护公司的决定,把这些“不听话”的代理商都清理掉。这样做,得到公司赞赏是一定的,能舍弃局部利益顾全大局已经是相当出色了。但只这样做还是会对公司今后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有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呢? 如果了解博弈学的有关原理,这样的问题并不难。在西方博弈理论中有一种“胆小鬼游戏”。一条路,两辆车各在一端。双方对冲过去,谁先让开谁就是“胆小鬼”,这种场面人们在电影中十分常见。只有四种可能,甲让或乙让,同时让或同时不让。最终结果会怎样呢?博弈学本身不能告诉我们,但可以帮助分析各种选择的优劣。对任何一方来说,上策是自己不让对方让,这样收益为正,不但赢得短期利益而且在未来赢得更高威信。中策是自己让了对方也让,双方收益为零;下策是自己让但对方不让,这样收益为负。最坏的结果是双方都不让,这样自己丢了性命,不但没收益而且损失达到最大。 对Q企业的这次厂商危机而言,双方正是进入了典型的“胆小鬼游戏”博弈。都坚持不退让,实际上是把双方的声誉都压在了上面,如果处置不当,还是很有可能对撞而同归于尽的。但并非无法化解,博弈学进一步分析指出:如果在确切知道对方一定不会让时,自己只剩两种选择,让了是下策,不让是下下策,两害相比,让是唯一选择。关键问题,是如何“确切知道”对方一定不让,这时候另一方的言论是不足信的,因为既然参加了“胆小鬼游戏”,那么虚张声势谁都会做,不能被对手吓住就输掉了比赛。 研究表明:这时候第三方的客观证据至为关键,如果探知对方肯定不会让,比如方向盘被固定住了,或司机被绑住了无法避让,这时候只要是正常的人都会主动让开。这才是解决“胆小鬼游戏”的核心所在。那么由谁来作为第三方,提供另一方肯定不让的证据呢?在厂商之间的这次博弈中,营销中心不能袖手旁观。 根据上述原理,营销总监通过一次恳谈,用三步走的方式,成功解决“湖南事件”,获得厂商双赢。具体方法为:先于公司约见代理商代表。在耐心听取其意见之后,首先站在老朋友的角度上替代理商客观分析可能会出现的四种结果。同时指出,代理商与公司谈判争取到上策固然好,但一定要避免下下策的最大损失结果。这时候代理商已不像初来那样不冷静,也承认自己不愿意两败俱伤。 第二步,就要对公司的内幕进行“ 披露”,这是最关键的环节,要尽量用客观的表述,站在中间的立场。营销总监指出,公司历史上从来就没有在外力强迫下收回决定的先例。这样的例子可以举出很多,全国销量数一数二的代理商某某与某某,都是由于严重违反管理规定,触及公司底线而被取消了代理资格。那么,湖南代理商凭什么认为公司这一次会不得不让步呢?讲完实例还要分析背后原因,要进一步说明,公司这样做是没有选择的。因为要管理全国渠道,如果不能令行禁止,那么以后损失会更大,所以即使再惋惜,也不能不牺牲眼前利益。适时再加上“小道消息”,老总已发下话来,坚决不妥协。如果其反悔,恐怕连公司的员工都不好领导了。此时,代理商代表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由“第三方”提供的信息表明,对方的司机已经被绑在车上了,看来是不能退的了。这时候他们开始重新衡量退让后自己可能受到的损失。 第三步也至为关键,根据博弈学原理,这时候要给予退让方适当补偿,否则就不能坚定其退出的决心。营销总监表示,支持公司第二品牌进入市场,湖南代理商是受了委屈的,公司不会不看在眼里。在今后的促销活动和广告宣传中,公司会尽量向湖南多倾斜一些,帮助大家从市场上争取到更大的利益。最后,还要客观地指出,湖南市场竞争激烈,第二品牌力量不足很可能无法生存,如果尝试后效果不佳,公司也许会考虑转向其他区域进行试点。那么,何必在现在争一时的长短而失去多年合作的情谊呢?到了这一环节,代理商就开始转变观念了,从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剖析中,他们认清了形势,并且得到了心理上的补偿,能够体会到营销部门的良苦用心。代理商表示,如果公司坚持决定,他们会回去说服其他人以大局为重。 最后,营销总监指出,代理商还是应该与公司高层进行一次坦诚布公的交流,不反对他们将湖南市场的具体情况向公司反映,使公司第二品牌的决策得到进一步完善。但今后不应再出现此类公开对抗公司的不服从管理现象,希望他们继续为全国市场起表率作用。 最终,危机成功化解。代理商不但未对公司产生不满,而且对营销部门的爱护心存感激。一个多月后,由于第二品牌的确在湖南市场遇到许多无法想像的困难而无法拓展,公司宣布试点结束。营销中心在这次厂商博弈中,既维护了公司的威信,又保存了宝贵的渠道力量。 背后道理: 以往人们一提到博弈,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战胜”对手,这是一种典型的误区。实际上在博弈中,有零和博弈、非零和博弈(负和博弈、正和博弈)的重大区别。所谓零和博弈是“彼之所失即我之所得”,下棋、拳击等对抗性比赛都是如此。但什么是非零和博弈呢?我们看一看下面小故事中出现的例子。 一只狐狸落到了井底。这井有两只用绳索相连的吊桶,当初狐狸坐一只桶下来找寻食物,但下到井底它才发现另一只桶已升了上去,看来自己是要饿死在这里。这时候,来了一头狼,狼问,你在井里做什么呀? 狐狸有三种选择。选择一:“这里有许多美味,你坐上面那只桶赶快下来吧!”这是零和博弈。狼下来,狐狸借其重量上去了,换成狼饿死。一方受损,一方受益,两者之和为零。选择二:“这里有许多美味呀,你跳下来吧!”这是负和博弈。狼跳下来没摔死也会饿死,狐狸临死拉个垫背的。多死一个,双方结果为负。选择三:前面部分与零和博弈相同。只不过狼坐着桶下来,狐狸上去后找块石头放桶里,把狼也吊了上来。这是正和博弈。 这样就不难理解了,源自西方的博弈学实际上与中国传统管理思维是相通的。上面三种情况,我们通常称之为,损人利己、损人不利己与不损人而利己。在企业的渠道管理中,狼与狐狸的故事不断发生,这时候采取什么样的思维就至为重要。不能总想着自己摆脱困境就行,要兼顾每一位合作者的利益。在清末第一富商胡雪岩的“成功学”中,“前半夜想想自己,后半夜想想别人”,是其最重要的生意经。 解决方式: 在渠道管理的上述案例中,营销总监通常有三种作法,代表了其能力的不同层次。最低层次是,为了自身利益侵害公司利益。如果与代理商窜通起来,阻止公司战略的实施,显然对自己短期业绩有好处。这其中有不少管理者误读了自己的角色,把与代理商“工作基础上的朋友关系”当成了“朋友基础上的工作关系”,为获渠道支持一味忍让退缩,这就犯了“忘记自己是谁的代言人”的方向错误。这样的干部早晚会被清理出去。 文章由搜根网培训讲师发布:http://www.sougen.cn/
阅读 (1000)
2016-10-14
企业管理如何才能恰到好处
企业管理如何才能恰到好处?这应该是大部分企业主遇到的管理瓶颈。企业管理中存在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管理过度,一是管理欠缺。这两个问题,尤其第二个问题在企业大量存在。无论是管理欠缺,还是管理过度,对企业的发展都是极为营不利的。 1、何为管理过度? 所谓管理过度,就是说管理过了头。管理过度有以下几种突出现象:一是组织机构层级过多;二是制度形式大于内容;三是流程繁杂且冗长;四是会议过多且质量差。 随着规模的扩大,没有很好处理集权与分权的问题,权力全部集中到公司上层,不仅设置了过多的职能部门,还设立了多个管理层级。这样以来,不仅增加了部门之间的协调难度,也势必导致执行力的弱化。 重视制度建设本来是企业的一个大好事,但过分强调制度的体式规范,而忽略了制度的适用性,且制度原则性要求多,有针对性的处罚条款少,导致制度无法在基层得到很好落实。 因为机构过多,必然导致管理流程繁杂冗长,本来一个部门即可审核确认的事项,却要通过多个部门,并且各个部门只是审核签字,但对最终结果并不负主要责任,从而导致效率大大降低,事情的结果也未必是最好的。 管理过度也体现在会议管理上,一是会议过多,二是会议质量差。会议主要有两项任务,一是研究决策,二是情况通报。决策也好,情况通报也好,不可能每天都要这么去做。过多过滥的会议,不仅带来了较大的时间成本,也容易打乱各个部门的正常工作运行。 2、何为管理欠缺? 就是说缺乏管理,这种情况在大多数企业普遍存在。管理欠缺的几种突出表现:一是没有制度或制度不健全;二是用人无标准;三是决策随意性强;四是各自为战。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企业管理也是如此。过多过滥的制度不可取,但没有制度将会更糟。制度建设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企业到了那个阶段,就必须随之建立相应的制度,否则,企业发展越快,问题也将越多,最后如同一团乱麻,再想规范需要投入很大的成本。 企业在用人方面,为什么留不住核心骨干?为什么留不住专业人才?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建立起考核评价体系所导致。因为没有建立评价体系,所以只能凭主管的好恶,只能凭老板的印象,让埋头苦干的人得不到肯定,让努力付出的人得不到回报,久而久之,导致歪风邪气盛行。 没有完善且适用的制度体系的企业,不可能建立优良的企业文化;没有优良的企业文化,不可能建立良好的管理体系;没有良好的管理体系,必然导致企业内部的各自为战。各个部门的各自为战,导致企业沟通成本大大增加;各个分支机构的各自为战,导致企业凝聚力、向心力的大大削弱。 3、如何来解决? 管理过度与管理欠缺,是企业管理的两大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管理过度,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管理效率受到影响,企业活力也会大大降低。管理欠缺比管理过度更加危险,因为它反映了企业老板管理意识的缺失和管理理念的落伍。 要走出管理过度的陷阱,关键在企业老板,必须摆脱自己“老子天下第一”的皇帝思维定势。没有倒闭的行业、只有倒闭的企业的客观规律,要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清晰地摆在每一个企业的面前。不要再膨胀,要把心静下来;不要盲目追求管理的完美,保持企业的活力才是正途。 要走出管理欠缺的迷途,关键也在企业老板。企业由初创期的懵懂,到成长期的莽撞,再到稳定期的成熟,不同时期采取的管理手段是不一样的,必须随企业的不同阶段而变化,否则,管理将会成为企业发展最大的瓶颈。 管理过度的企业,会泯灭员工的创造激情,让大家丧失斗志和前进动力;管理欠缺的企业,会让员工辨不清未来的方向,也无法辨别是非与好坏。 其实管理是一种艺术,也不是每套模式都适合每个企业,但每个企业都需要适合自己的一套管理模式。 文章由搜根网培训讲师发布:http://www.sougen.cn/
阅读 (1028)
2016-10-14
你把股权提升到战略高度了吗
通常我们在做企业时都会把商业模式、营销模式等看的很重要,但是随着大众创业的火爆和社会发展的趋势,股权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但是现实中大家对股权的认识还没有提高到一个高度,甚至没有意识到股权的意义和作用,所以有的人愿意守护着自己100%的股权,有的人虽然愿意分,但是不知道股权分配的规律,不会分,从而失去了对企业的控制。现在流行的众筹项目,其实60%基本上都是失败的,原因就是不会分。所以把股权提升到战略的高度去认识和运用是企业能够健康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 股权结构如同汽车底盘 也许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中国人不大擅长亲兄弟明算账,而股权本身又有一些抽象,所以在大多数创业者的知识架构里股权几乎是空白,反映到现实中就是很多老板的股权运用和分配远没有生意做的好。 商业模式错了,可以推翻重来,而股权结构错了就没有那么简单。一辆汽车好坏,最关键的要看它的底盘和发动机,如果这两个部件不好,这辆车基本 上就是废的。没有底盘或底盘不结实,车再漂亮也没有用,跑着跑着就会车毁人亡。股权结构就是企业的底盘,目的是让创始人对这家企业有基本的、足够的控制 权,避免企业做大以后创始人被赶出来。当年的乔布斯、新浪网创始人王志东,就是因为股权没设计好自己被赶出来了。还有后来雷士照明的吴长江、1号店的于刚、汽车之家的李想,都是因为刚开始创业时控制权的设计出了致命的错误,不仅创始人全盘皆输,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乔布斯是绝对的商界奇才,却也曾栽倒在错误的股权设计上。苹果最初上市时,几个股东的股权比例是3:3:3:1,乔布斯是其中的一个3, 从这个比例可以看出乔布斯当初对苹果是没有足够的控制权的,连否决权也没有,那么被赶出来也就是必然的结果。没有了乔布斯的苹果一度濒临绝境,直到乔布斯 重返才使苹果绝境逢生,再度辉煌,而在中国,股权设计错误的企业和创始人大多数就没有这么幸运。所以做好股权设计、保护好创始人对企业的控制权,对企业的 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股权是企业栽下的梧桐树 现在的社会早已告别了单打独斗的时代,越来越多的老板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参与到企业的经营行为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找到优秀的人才共谋发展,这是时代的进步,也是对人性的尊重。 吸引合伙人。合伙人是目前普遍被大家认可的非常重要的合作方式,很多企业都在用,尤其是创业之初。 当万科不再采用经理人制而是采用事业合伙人制,那是万科战略上的改变,当七个顶尖级人物成就了小米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是什么吸引了他们加入?有时候合伙 人选择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公司的成败,所以选对合伙人很重要。合伙人看中的是公司的发展前景,更看中股权设计是否合理,未来的个人收益如何,所以做对股权设 计更重要,好的股权设计既能保证合伙人的收益又能保护创始人的利益。关于合伙人的股权设计,我在《创业老板,你被股权困住了吗》这篇文章里有论述。现在还 有一种比较流行的合作方式叫股权众筹,特别是内部股权众筹,也是非常好的吸引合伙人的模式,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山东餐饮业的鼎好集团旗下的大厂房,已经通过 内部股权众筹了两家门店,生意火爆。 股权激励。股权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股权激励。上市公司百分之百都在采用股权激励,没有上市的公 司,很多也在用,比如华耐家具、华为,华为用的还都是虚拟股份,但是效果比大家想象的好,也是成就华为的关键措施之一。股权激励尊重了人性,所以能把优秀 的员工留住,愿意和老板因为共同的利益而同甘苦共命运,是一种双赢的激励方式。 收购。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机会可以去收购别的企业来扩张自己的规模,如果动用现金收购,会给企业带来现金流方面的压力,如果用股权来收购,既不影响现金流又能达到收购企业的目的,老板心里就会比较踏实。 融资。融资有不同的渠道,风险也不同。股权融资是让有钱的人、有能力的人成为股东帮助你创业,正常 经营的情况下基本上没有风险,而用银行的钱需要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用高利贷的钱风险更大。如果上市融资,还能够规范自己的企业。现在的股权众筹,就是一种 通过股权融资让能人来帮你创业的模式,成功率就会提高,前提是要会分股权,做好众筹股权的设计。 股权在家族企业中的意义 家族企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在如何传承和永续经营方面遇到的麻烦和危机同样也是不容忽视的。这是家族企业必须直面的问题,而能 够解决这个问题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运用好股权。但是在中国,很多的家族企业还没有意识到股权在家族企业中的作用和意义,有的可能只是一个摆设,或者只是用 来分红,股权真正的作用被忽视了或者根本不懂。 山西海鑫集团落得今天破产重整的局面,很关键的因素是没有运用股权,也许在海鑫根本就没有股权的概念,或者股权的概念让分红代替了。见诸媒体 的所有报道都没有提及海鑫集团的股权结构,都在强调是创始人李海仓的父亲一个人拍板决定让李兆会接班的。在海鑫遭遇困境的时候,在李兆会疯狂投资资本市场 的时候,海鑫的决策机构在哪里? 家族企业因为有亲情在,所以创业初期非常有凝聚力,但是亲情往往会凌驾于理性和规则之上,一旦遇到非正常变故,企业就面临非常大的危机。每一 个创始人都希望企业能够传承下去,永续经营,但是中国人喜欢分家产,可是当个人分到了家产,企业也就面临着分崩离析了,或者股权分散,控制权旁落,企业未 来岌岌可危。 对家族企业来说,用股权做好顶层设计,既有约束又有控制,才能保证企业理性发展;用股权做好传承设计,兼顾继承和发展,才能避免变故之后的混 乱,保证事业延续。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模式是通过家族信托传承财富,不管未来出现什么风险,都能保证自己的股权不被分割,把事业延续下去。 从创业开始,到发展,到上市,到传承,都和股权绕不开,是股权贯穿着企业的整个运转过程,起着根本的作用,社会走到今天,把股权提升到战略的高度去对待,是老板们必须转变的观念。 文章由搜根网培训讲师发布:http://www.sougen.cn/
阅读 (1044)
2016-10-14
企业应注重的员工基础职业素养能力体系
发展之道,惟在用人。人才是事业的根本。杰出的企业家应善于识别和运用人才。只有做到唯贤是举,唯才是用,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战无不胜。纵观当今林立的企业,成功的企业都是一样的,失败的企业各有各的原因,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在用人上都是失败者。“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在折戟沉沙的企业面前,一批批企业巨轮扬帆远航,追循这些企业成功的足迹,它们无疑不是选人用人的成功者,无疑不是聚集了一批雄厚的人才!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选人用人,不能局限于“一面之辞”,尤其在当今的环境中,学历、资历、经验等几乎成为了评价人才的唯一标准,看似合理,但真的合理么?!发于草莽,崛起微末的人才古今中外历来并不少见,秉持着这种人才观来选人用人,无疑将很可能使企业在错失真正人才的同时反而引进了一些表象人才的窘困!出于此,我瑾发表自己的观点: 如何评判一个人是否能是合格的员工,则必要有如下的职业素养能力: 职业心态 心态决定状态,格局决定结局,眼界决定境界!职业心态应包含职业道德与职业心胸两个方面。职业道德自不必说,职业心胸则是一个需要补充的概念!职业心胸所对应的,是未来该员工能够对企业付出的热情,而热情的大小,是员工是否能主动配合企业发展,充分自主发挥主观能动性,将企业利益荣辱与自身利益荣辱相联系的关键所在!表现在对企业远景发展的信心和期望,将企业作为实现自身价值的舞台。 其中,职业道德是职业心态的必备和基础,职业心胸是一个提高,对于不同层次的员工而言,职业心胸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学习能力 我们所处的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各种知识、技术更迭周期快,是否拥有卓越的学习能力,是评判一个员工的重要必须标准。我这里强调学习能力,而非基础能力。这里往往有一个误区,一份简历拿过来,我们主要应该看什么?不是学历、资历、经验这样浅表的东西,而是更深层次的去评价他接受新知识的能力的大小。还有就是面试,我们现在的面试要么是考察应聘者准备的是否充分,检验一下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知识面;要么就是太过钻牛角尖,都走向了一种极端,无论是哪种,都很难达到真正的人才选拔目的,难免会将真正的人才拒之门外。但事实上,企业完全可以拿出一份与岗位相关的资料,交给应聘者,让应聘者去学习几天,然后就这份资料来进行面试提问,考察其是否能解出深度、解出内涵、解出创新。 团队精神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企业是一个团队,是一群人的舞台,不会是一个人的舞台,企业的发展不可能依赖于某一个人,而是要依赖于集体的力量!一个合格的员工必要有团队精神的职业素养,这是企业培养员工所必备的职业素养。 以上的三种素养是企业在选择和培养员工中所必须具备的,当然还有一些素养是考察员工的附加分,这包括基础素质与创新思维。 所谓基础素质,也即是员工的学历、资历、经验等已经具备的技能是否雄厚,可以作为企业对员工起步定位的参考标准;而创新思维是考察员工潜力的标准,是企业对该员工所寄予希望和重点培养的标准之一。
阅读 (1080)
2016-10-14
共 107 条,页数:
10/11
首页
上一页
8
9
10
11
下一页
末页
搜根动态
更多>
1
搜根网第三届中国区500强讲师评选榜单发布
《华为人力资源管理源动力-激励机制解密》课程圆满举办成功!
祝贺:深圳某公司《培训管理课程》培训圆满成功
华为人力资源管理源动力-激励机制解密开课啦!!!
《 三招教你搞定精品课程》培训回顾
活动预告
更多>
第15届中国人力资本高峰论坛
深圳.2017年04月09日
答疑解惑,思卓私房课
搜根网讲师集结号.邀您入驻
活动截止日期:2017年5月31日
热门文章
更多>
《华为人力资源管理源动力-激励机制解密》课程圆满举办成功!
华为人力资源管理源动力-激励机制解密开课啦!!!
搜根网第三届中国区500强讲师评选榜单发布
祝贺:深圳某公司《培训管理课程》培训圆满成功
精品课程
¥
主讲:
首家按效果付费的培训众包平台
0755-83802522
周一至周五 09:00-18:00
培训比价
培训资讯
监理招聘
建工招聘
一览英才网
机电招聘网
中国讲师节
培训讲师
招骋研究网
中国员工培训网
路桥英才网
HR研究网
博课网
© 2015-2025 SOUGEN.CN 版权所有,ICP备案证书号:
粤ICP备15084450号
用户登录
请输入正确的用户名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号/邮箱
请输入登录密码
忘记密码?
免费注册
登 录
使用合作网站账号一键登录